記得有位作家說過,“詩人在寫詩的時候,都習慣于忘掉自己是一個吸食人間煙火的人”,“在詩的無塵空間里,肉身是為表達靈魂而存在的”。我沒有寫過詩,也不曾親見過詩人作詩,自然也就無從領略那種靈魂出竅的境界。但詩人我是見過的,墜入紅塵的詩人,似乎與尋常的我們并沒什么兩樣,他們一樣關心房市與股市,一樣關心糧食與蔬菜,但詩人之所以成為詩人,篤定有一顆異于常人的靈魂,詩意地棲居在貌似尋常的凡胎下,必定!
天才的詩人是高危人群,這一點已經被反復印證。因為有比天之才,他們往往習慣于站在高高的云端,寫詩的時候如此,不寫詩的時候亦如此。然而,很多時候,命運對天才并不多些體恤,他們和最底層的百姓一樣,也會遭遇貧苦、遭遇疾患、遭遇種種他們不能承受的物質與精神的困境,并不因為站得高,就可以逃避與俗世艱難辟面相逢。
問題在于,這樣的遭遇對于尋常百姓來說,不過像是出門摔了一跤,不會因此摧毀前行的意志,也不難重新站起來。詩人就不同了,從云端跌落下來,紅塵萬丈,非死即傷。
怪不得很多詩人寫著寫著會選擇逃離,轉行寫散文,或寫小說。這讓我想起一次閑聊,我問X:“Y原來詩寫得那么好,為什么后來不寫了?”X不假思索地說:“他怕死!”
我大笑,卻也不得不承認,天才的海子死了,他以放棄生命這種決絕的方式,讓他的詩優(yōu)美地活了下來,我們才會因此知道清貧詩人的幸福,其實根本無關物質,不過就是“喂馬、劈柴、周游世界”,因此知道天才的詩人也會在夢中喚著“姐姐,今晚我不關心人類,我只想你”。
所幸,海子是個絕版,用詩人成就詩歌,代價未免慘痛,價值也實在不好評估。所以,多數詩人已經學會適時下凡,高處不勝孤單,不勝寒冷,哪比得煙火俗世熱鬧溫暖。
但詩人終究是敏感脆弱的,有時還會有孩子般的純真與率性,孩子般的無辜和茫然,當然,詩人還可能是憂郁的、浪漫的、豪放的,甚至還可能是怪異的、癲狂的,這些仿佛都是詩人的標簽,就算在滾滾紅塵里,也是異常醒目,不容忽略。
通常,詩人的熱情總是旺盛,在這隔膜的塵世,這熱情相當稀缺,因此也愈顯彌足珍貴。
飯局煙酒茶,也只有詩人才肯用奢侈的詩歌佐餐,熱情地吟誦,豪邁地喝酒,不管人家愛不愛聽、聽不聽得懂,也不管人家是真喝彩,還是假逢迎,他只管借酒遁世,且陶且醉。
也只有詩人肯為一樁無關自身利益的事情,不計得失,不求回報,不辭辛勞,以詩人的超拔姿態(tài),全心投入,用高蹈的言行寫詩。
也只有詩人肯對一切美的景、美的物、美的人飽含深情,卻又心懷敬畏。徐志摩說,“一生至少該有一次,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,不求有結果,不求同行,不求曾經擁有,甚至不求你愛我,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,遇到你?!笔聦嵣?,詩人祈求在最美的年華里遇到的人,他有幸遇到了,而且不止一個,而且一個比一個美麗。每一場遇見都是銘心刻骨,心力交瘁,我們似乎不能用簡單的俗世的眼光,來考量他的一場又一場華麗愛情,詩人的真誠不容懷疑,他把愛情獻給了詩,又把生命獻給了愛情。
身在紅塵,似乎,也只有詩人肯支付高昂的生命成本來成就經典,或用愛情,或用生命。
可是,我實在想不明白,這究竟是詩歌的救贖,或者,這原本就是詩人的宿命?